我所主持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苜蓿高效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作者:吕会刚 来源: 饲草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 发布时间:2019-06-24
分享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6月1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苜蓿高效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验收会在我所召开,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财务司组织7名业务验收专家和5名财务验收专家分别对项目的业务和财务进行了检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验收会由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科技发展中心”)熊超主持,我所张军民副所长简要介绍了牧医所草业学科的发展情况和项目总体情况。科技发展中心段武德研究员介绍了此次验收会议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要求,计财处副处长任桂娟、项目二处赵霞,我所科技管理处副处长唐湘方、财务处副处长王爱辰,项目负责人及各协作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等参加了验收会。

  饲草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杨青川研究员详细汇报了项目的总体完成情况,7家协作单位负责人进行了补充报告。业务验收专家们在听取项目进展报告,查阅项目业务验收材料后,对项目报告材料和研究成果提出了疑问、意见和建议。杨青川和各协作单位负责人详细解答了专家提出的问题。业务专家一致同意通过业务验收。财务验收的各位专家咨询查阅了项目主持单位和协作单位的所有财务凭证、财务报表和由会计事务所完成的审计报告,询问了相关财务问题,同意通过财务验收。

  据悉,该项目总经费1629万元,项目期为5年。从2014年项目启动以来,杨青川研究员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等7家协作单位密切配合,完成了苜蓿种植技术研究、人员培训、示范推广等各项任务指标,创制了我国苜蓿优势产区的高效种植技术体系,筛选出当家苜蓿品种-根瘤菌优良组合35个,研发单项技术50项,制定标准19项,获专利授权37项,发表论文139篇,出版著作8部,累计培训农技推广人员和种植户12000多人次。项目采取“科研单位+苜蓿生产企业+推广单位+种植农户”的模式,在全国苜蓿主产区进行产业化示范与推广应用,推广辐射面积100多万亩,地下滴灌节约用水30%以上,示范区内苜蓿平均增产10~20%,干草品质显著提高,新增经济收入8000多万元。为苜蓿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上一篇:优质功能畜产品创新团队揭示脂质对牛肉风味形成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基于传统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学方法研究真菌资源取得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