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我国肉牛遗传改良进程,加速优良种质推广应用,全方位展示我国肉牛自主育种成果,7月25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主办的第五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在内蒙古乌拉盖管理区隆重举行。全国畜牧总站站长、党委书记魏宏阳,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叶玉江,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厅长郭占江、锡林郭勒盟副盟长孙振江,甘肃省平凉市副市长张拴会、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晓文、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牛捍卫等出席活动。活动由牧医所所长张军民主持。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张军民主持开幕式
本届拍卖会以“优质种牛保种源 固本强基促振兴”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种业振兴的决策部署和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总体安排,聚焦肉牛优良种质资源推广,搭建了覆盖肉牛育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展示平台。共有来自湖北、河南、甘肃、吉林、云南、内蒙古、新疆等省区的18个肉牛核心育种场、种牛场及育种合作社的62头种公牛参加展示拍卖,其中华西牛50头、西门塔尔牛10头、夏洛来牛2头。
全国畜牧总站站长、党委书记魏宏阳讲话
魏宏阳指出,良种是肉牛产业发展的“芯片”,经过一代代育种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肉牛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完善,基础支撑工作有序开展,联合育种稳步推进,自主育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他强调,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扎实的举措,努力推动肉牛育种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一是要持续推进联合育种,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现代肉牛种业创新体系,持续提高育种效率和技术水平。二是要实施好性能测定项目,完善生产性能测定体系,扩大品种登记和生产性能测定范围,多措并举提高数据质量,发挥数据作用,夯实种业发展根基。三是完善评估评价机制,推动建立市场化评价机制,健全商业化育种机制,让市场成为育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不断提升自主培育种公牛市场占有率。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叶玉江讲话
叶玉江指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一直致力于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并在肉牛育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建立了国内首个肉牛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开发了肉牛育种专用芯片,实现了传统育种向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的升级迭代;创新性地实现了肉牛联合育种的企业化实体运行,为解决我国大动物联合育种机制问题蹚出了新路子;历经43年育成的“华西牛”,综合品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从根本上降低了我国对国外肉牛进口的依赖度。他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坚守科研初心使命,围绕种业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提升肉牛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持续做好地方肉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加强对已育成品种的持续选育;要加大肉牛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肉牛育种基地和科研平台建设布局,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肉牛繁育推广应用,加快实现肉牛种源自主可控。
拍卖会现场
拍卖会前,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肉牛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国家肉牛遗传评估中心专家对参拍的62头优秀种公牛进行了科学评定,评选出了中国肉牛选择指数(CBI)、中国肉牛基因组选择指数(GCBI)、体型外貌、综合评价四个项目的金牛奖、银牛奖,同时为竞拍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详实的公牛技术数据。最终,本届拍卖会共成交种公牛56头,总拍卖额达到1638万元。其中,华西牛成交45头,拍卖金额1278万元。标王为1头来自内蒙古中农兴安种牛科技有限公司纯种牛繁育分公司华西牛种公牛,成交价50万元。
拍卖会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还与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肉牛种业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全国畜牧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乌拉盖管理区有关负责人,吉林、甘肃、新疆、河南、河北、湖北、云南、安徽等省区畜牧相关部门负责人、院校专家以及肉牛育种企业、肉牛养殖企业、媒体代表等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