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奶业的生命线,质量是奶业的核心竞争力。奶及奶制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是基于奶产品风险评估与品质评价数据库,阐明奶中主要风险因子的种类及变化特征,为解决家底不清、风险不明的重大难题提供技术支撑。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公示期结束),研发了主要风险因子高效检测技术,大幅度提高监测效率;开发违禁添加物检测方法,制定安全控制技术标准,应用后可显著提升全国生乳安全水平。
核心优势:
1.创建奶及奶制品风险因子和质量因子数据库。自2005年起连续16年,采集除港、澳、台外全国31个省份22万份样品,检测301项因子,积累有效数据232万条,创建“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营养品质评价数据库平台”。
2.研发建立安全控制技术,实现奶业生产过程关键点控制。研发出奶及奶制品中违禁添加物检测方法,为遏制非法添加行为发挥了决定性技术支撑作用。开发14种霉菌毒素、61种兽药和22种重金属及矿物元素系列同步检测技术,解决了监测效率低、成本高的重大难题。
3.制定《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1控制技术规范》(NY/T 3314-2018)、《生乳中 β-内酰胺类兽药残留控制技术规范》(T/TDSTIA 016-2019)、《生乳中铅控制技术规范》(T/TDSTIA 015-2019)、《生乳中菌落总数控制技术规范》(T/TDSTIA 013-2019)和《生乳中体细胞数控制技术规范》(T/TDSTIA 014-2019)等安全控制标准26项,在全国推广应用后生乳中黄曲霉毒素M1、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等主要风险因子显著降低,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示范成效:建立的数据库、检测技术与防控规程等,已经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畜牧兽医局、中国奶业协会、43家省级质检机构、13家风险评估实验室(站)和58家乳制品企业转化应用。从2014年开始持续跟踪监测应用牧场的生乳质量,结果表明,生乳中菌落总数、体细胞数及黄曲霉毒素M 1 含量逐年下降,2019年黄曲霉毒素M 1 含量为0.01μg/kg,菌落总数为9.9万CFU/mL,体细胞数为27.5万个/mL,达到欧美标准。
适宜区域:质检机构、风险评估实验室(站)和乳制品企业,均可推广应用。
技术完成人:王加启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邮 编:100193
联系电话:010-62816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