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畜草原白羽肉鸭新品种(配套系)

作者:侯水生 来源: 水禽育种与营养科技创新团队 发布时间:2020-10-13
分享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在我国鸭肉消费量仅次于猪肉和鸡肉,约占肉类总消费量的8%,年出栏肉鸭35亿只,但是肉鸭种源却高度依赖进口。利用我国肉鸭遗传资源,通过数量遗传学育种理论和现代化的育种技术培育出的“中畜草原白羽肉鸭”配套系于2018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新品种审定,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农10第06号)。扭转了肉鸭种源依赖进口的局面,保障了肉鸭种业的安全。

  该肉鸭新品种采用了四品系杂交配套的模块设计育种技术,创建了肉鸭育种的二维码标记与数据采集系统、超声波测定胸肌厚度技术、 “剩余饲料采食量RFI”选择技术、肉鸭胸肌率与皮脂率估测与选种技术等,创新性显著,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经农业农村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其商品代肉鸭42日龄的平均体重为3496克,料肉比1.92:1,成活率98.6%,瘦肉率25.5%。中畜草原白羽肉鸭新品种的商品代肉鸭在2018年的出栏量超过6亿只,约占全国市场的24%,大幅度提高了肉鸭品种的国产化率。

  该配套系具有生长快、瘦肉率高、料重比低、耐粗饲等优点,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应用前景,可以在全国肉鸭主产区推广应用。

  

  

  技术完成人:侯水生,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水禽育种与养殖技术研究工作。育成Z型北京鸭配套系,推广数量每年超过5亿只,培育的瘦肉型北京鸭配套系的市场占有率从0%迅速提高到16.3%,实现了突破;培育的北京烤鸭专用北京鸭配套系具有极强的脂肪沉积能力,终结了我国传统北京鸭的填鸭方式。研究制定了“肉鸭饲养标准”(NY/T 2122)。我国多家大型鸭饲料、养殖企业每年依据该标准生产鸭配合饲料量超过1000万吨。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邮 编:100193

  联系电话:010-62815832

上一篇:中苜7号紫花苜蓿―早熟高产苜蓿新品种 下一篇:中苜4号苜蓿